什么是量化宽松QE?
相关内容

什么是量化宽松QE?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简称 QE)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失效时,中央银行会使用这种工具来刺激经济增长。量化宽松主要通过购买大量金融资产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以降低长期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复苏。

coinglass_wiki_img

量化宽松的目标

防止通货紧缩:量化宽松旨在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即物价下跌导致的消费和投资减少)。

刺激经济增长:通过降低利率,推高资产价格,刺激信贷扩张和消费增长,量化宽松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

降低失业率:经济增长通常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降低失业率。

央行如何进行量化宽松

购买资产:中央银行(如美联储、欧洲央行或日本央行)会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抵押支持证券(MBS)或其他金融资产,直接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中央银行“创造”新的货币,并用这些资金去购买资产。

增加银行储备:通过购买金融资产,中央银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储备。这使得银行能够有更多的资金进行贷款,从而推动信贷扩张,刺激投资和消费。

降低长期利率:通过购买大量的长期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中央银行希望降低这些资产的收益率(即长期利率)。长期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个人的借贷成本,激励企业进行资本投资以及消费者进行大宗商品消费(如住房、汽车等)。

实行量化宽松带来的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量化宽松可能带来过多的货币供应,导致通货膨胀的上升。如果经济复苏过快,需求激增,物价可能迅速上涨,引发高通胀。

资产泡沫风险:由于大量资金流入金融市场,可能会推高资产价格,形成泡沫。一旦中央银行停止量化宽松或缩减购债规模,泡沫可能破裂,导致市场动荡。

货币贬值:大量货币的注入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对外贬值,这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摩擦,或加大进口品的价格,进一步推升通胀。

财政风险:量化宽松可能掩盖财政政策的结构性问题,政府可能因为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而推迟进行必要的财政改革,导致长期的财政赤字问题。


美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启动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1、QE2、QE3),购买了数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抵押支持证券。这些措施帮助美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

日本:日本央行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实行量化宽松,尤其在2000年和2010年代多次扩大QE计划,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实行负利率政策,试图解决日本长期的通货紧缩和经济低迷问题。

欧洲:欧元区债务危机后,欧洲央行也实施了量化宽松,以帮助欧元区各国应对高债务问题和低通胀压力。

总结来说,量化宽松是中央银行在利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为了刺激经济而采取的非常规措施,具有一定的刺激经济的作用,但也伴随着通胀、资产泡沫等风险。

下载Coinglass APP
获得更好、更全面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