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率是一個在金融領域廣泛使用的指標,用來衡量一項投資(例如股票、基金、或投資組合)在考慮到風險的情況下,相對於無風險資產(如國債)的超額收益。經濟學家威廉·夏普於 1966 年提出了夏普比率,這是他關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CAPM)的研究的延伸,稱之為回報與變動比率。
- 夏普率的基本公式
夏普率=(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 投資組合標準差
預期收益率: 投資組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 通常以短期國債利率作為代表,代表沒有風險的投資收益。標準差: 衡量投資組合收益的波動性,即風險的大小。
- 夏普率的應用
一般來說,夏普率越高,風險調整後的回報越有吸引力。
投資組合比較:投資者可以通過比較不同投資組合的夏普率,來選擇風險調整後收益更高的投資組合。
資產配置:夏普率可以説明投資者優化資產配置,找到一個在給定風險水準下收益最高的資產組合。
策略效果評估:交易者可以利用夏普率來評估不同交易策略的有效性,選擇風險調整後收益更高的策略。
風險補償: 夏普率可以幫助投資者瞭解承擔額外風險所獲得的額外收益。
夏普率作為風險調整後收益的衡量指標,在投資決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投資者可以利用夏普率來比較不同投資組合、評估基金經理、優化資產配置等。但是,投資者在使用夏普率時,也要注意其局限性,並結合其他因素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