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緊縮(Quantitative Tightening,簡稱QT)是中央銀行為了應對經濟過熱或通貨膨脹等情況,採取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它與量化寬鬆(QE)正好相反。量化緊縮指的是中央銀行減少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從市場中回收流動性,以收緊貨幣政策,抑制通脹或經濟過熱。簡單來說,量化緊縮是通過減少金融市場中的貨幣供應量,推動利率上升,控制經濟活動和價格水準。量化緊縮的效果通常較為緩慢,因為它是一種漸進的政策工具。通過逐步減少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QT能夠避免對金融市場造成劇烈衝擊。與量化寬鬆不同,量化緊縮的直接目的是減少市場中的流動性,因此可能會導致信貸條件收緊,投資和消費減少。
量化緊縮的目標
控制通脹:量化緊縮的首要目標通常是抑制通貨膨脹。當經濟過熱、物價快速上漲時,減少貨幣供應量可以降低過高的需求壓力,從而緩解通脹。
減少金融風險:通過減少金融市場中的流動性,QT可以抑制因過多流動性帶來的資產價格泡沫,防止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平衡資產負債表:量化寬鬆期間,中央銀行會積累大量資產。量化緊縮則是為了縮減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使其回歸更可持續的水準,恢復貨幣政策的正常化操作空間。
央行如何進行量化緊縮
停止購買資產:中央銀行首先停止通過量化寬鬆購入的資產(如政府債券、抵押支持證券等),不再向金融市場注入新資金。
出售資產:為了回收市場上的流動性,中央銀行可以開始出售先前購入的資產。出售這些資產將從市場上抽回資金,減少貨幣供應量,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壓力。
不再再投資到期資產:除了直接出售資產,中央銀行也可能選擇不再將到期的債券收益再投資。這意味著,當先前購買的債券到期後,中央銀行不會用到期的本金去購買新的債券,而是讓資金從市場中流出,逐步減少資產負債表的規模。
提高長期利率:隨著中央銀行減少其對長期債券的持有量,市場上的債券供給增加,債券價格下降,導致其收益率(利率)上升。較高的長期利率將提高企業的融資成本和消費者的借貸成本,進而抑制投資和消費,減緩經濟增長。
實行量化緊縮帶來的風險
經濟放緩:由於量化緊縮會減少貨幣供應並推高利率,這可能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引發經濟衰退,特別是在經濟復蘇尚未穩固的情況下。
市場波動加劇:量化緊縮會導致市場流動性減少、利率上升,投資者可能會出現恐慌性拋售,導致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尤其在資產價格已經處於高位的情況下,量化緊縮可能導致資產價格的劇烈調整。借貸成本上升:隨著中央銀行出售資產或不再購買債券,長期利率可能上升,這會導致企業和消費者的借貸成本增加,抑制投資和消費,影響經濟活動。
資本外流和貨幣升值:量化緊縮會使得本國的利率上升,吸引海外投資者購買本國資產,從而可能導致本國貨幣升值。貨幣升值對出口型經濟體不利,因為這會降低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美國:在2017年到2019年期間,美聯儲開始逐步實施量化緊縮,減少其在金融危機後通過量化寬鬆購入的資產負債表。美聯儲通過停止再投資到期的債券並小規模出售資產,逐步收回流動性。這一政策在2019年暫停,因為經濟資料表明全球經濟增長減緩。
英國:英國央行也在2022年開始實施量化緊縮,旨在控制由於全球供應鏈問題和能源價格上漲所導致的高通脹。英國央行通過減少再投資來縮減資產負債表。
量化緊縮是中央銀行在經濟過熱或通貨膨脹上升時,為了收緊貨幣政策、減少市場流動性、降低經濟活動水準而採取的政策工具。雖然它有助於控制通脹和金融市場風險,但可能會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並帶來市場波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