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常損失? - 無常損失定義、如何發生、管理與應對策略
相關內容

什麼是無常損失? - 無常損失定義、如何發生、管理與應對策略

無常損失(Impermanent Loss,簡稱IL)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特別是在流動性提供者(Liquidity Providers, LP)為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中的流動性資金池(Liquidity Pool, LP)提供流動性時,可能會遇到的一種風險。它是由於資金池內兩種或多種代幣的價格波動而產生的相對損失。通俗地說,無常損失指的是流動性提供者在市場價格波動時,相較於直接持有這些代幣,可能受到的潛在損失。

儘管無常損失是暫時的,如果價格回到原來的水準,這種損失可以消失,但在價格顯著變化的情況下,這種損失可能會變得永久化。因此,流動性提供者在為資金池提供流動性時必須理解和接受這種風險。

無常損失的原理

為了理解無常損失,首先需要瞭解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運作機制。大多數去中心化交易所(如Uniswap和SushiSwap)使用了一種被稱為**自動做市商(Automated Market Maker, AMM)**的模型。在這種模型下,流動性提供者將兩種代幣按一定比例存入資金池中,最常見的形式是50:50比例。例如,流動性提供者可能會將等值的ETH和USDC存入一個資金池中。

資金池中的代幣數量和價格通過一個簡單的公式來維持平衡——恒定乘積公式,即:

X*Y=K

其中,X和Y分別代表資金池中兩種代幣的數量,K是一個不變的常數。在這種公式下,資金池會根據交易需求自動調整池內代幣的比例,以維持恒定的乘積。

然而,當池中的一種代幣價格發生變化時,資金池中的代幣比例也會隨之變化,導致流動性提供者持有的代幣數量發生改變。這種變化就是無常損失的來源。

假設你作為流動性提供者向一個ETH/USDC資金池中提供了價值1000美元的流動性,其中500美元為ETH,500美元為USDC。當你存入時,ETH的價格為500美元/枚,因此你存入了1 ETH和500 USDC。

假設過了一段時間,ETH的價格上漲到1000美元/枚。根據恒定乘積公式,池中ETH和USDC的比例會發生變化。在這個新的價格水準下,池中的ETH數量減少,USDC數量增加,以維持池內總價值的平衡。假設此時你決定取出自己的流動性,你會發現你不再擁有1 ETH,而是更少的ETH和更多的USDC。

通過計算可以得出,在ETH價格翻倍的情況下,流動性提供者會提取約0.707 ETH和707 USDC。雖然這兩者的總價值仍然是1414美元,但如果你沒有把這1 ETH放入資金池中,而是直接持有ETH,那麼現在你會擁有1 ETH(價值1000美元)和500 USDC,總價值為1500美元。因此,你相對於直接持有這些代幣損失了86美元。這就是所謂的無常損失。

無常損失是否會永久化?

雖然被稱為“無常損失”,但這種損失並不總是“無常”的。在一些極端情況下,這種損失可能會變得永久化。無常損失之所以被稱為“無常”,是因為價格波動是暫時的。如果價格回到流動性提供者最初存入代幣時的價格水準,那麼無常損失將會消失,流動性提供者不會再承受損失。然而,如果價格發生了劇烈且不可逆的變化(例如一種代幣的價格大幅上漲或下跌),流動性提供者就可能永久性地損失相對價值。因此,在實際操作中,無常損失的“無常性”是有條件的。

無常損失的影響因素

價格波動的幅度:價格波動越大,無常損失越大。尤其是當一種代幣相對另一種代幣的價格發生顯著變化時(例如ETH/USDC對中的ETH價格大幅上漲或下跌),無常損失會變得更加顯著。

資金池的組成比例:最常見的資金池是50:50比例,但也有其他比例的池子(例如80:20,或穩定幣池)。不同的比例會影響無常損失的規模。通常,比例越接近50:50,無常損失風險越高。

交易手續費:雖然流動性提供者可能會承受無常損失,但他們也會通過資金池內的交易收取手續費。這些手續費可以部分彌補無常損失。因此,交易量大的資金池中的流動性提供者可能會通過手續費收益抵消無常損失。

總結

無常損失是去中心化金融系統中流動性提供者面臨的一個重要風險。雖然它不會立即顯現為資金的減少,但相對於直接持有代幣而言,市場價格的波動可能會令流動性提供者損失潛在收益。無常損失的規模取決於市場價格的波動幅度以及資金池的組成比例。不過,流動性提供者可以通過選擇低波動性的代幣對、篩選高交易量的池子,以及密切關注市場波動來減輕這一風險。尽管无常损失是DeFi生态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但通过合理的策略和风险管理,流动性提供者仍然可以从DeFi中获取可观的收益。流动性提供者在评估风险和回报时,需要综合考虑无常损失、交易手续费和代币价格走势,以做出最佳决策。

下載Coinglass APP
獲得更好、更全面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