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量化寬鬆QE?
Related Content

什麼是量化寬鬆QE?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簡稱 QE)是一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通常在傳統的貨幣政策(如降低利率)失效時,中央銀行會使用這種工具來刺激經濟增長。量化寬鬆主要通過購買大量金融資產來增加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以降低長期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進而促進經濟復蘇。

coinglass_wiki_img

量化寬鬆的目標

防止通貨緊縮:量化寬鬆旨在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防止經濟出現通貨緊縮(即物價下跌導致的消費和投資減少)。

刺激經濟增長:通過降低利率,推高資產價格,刺激信貸擴張和消費增長,量化寬鬆的最終目標是促進經濟復蘇和增長。

降低失業率:經濟增長通常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降低失業率。

央行如何進行量化寬鬆

購買資產:中央銀行(如美聯儲、歐洲央行或日本央行)會通過購買政府債券、抵押支持證券(MBS)或其他金融資產,直接向金融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這一過程實際上是中央銀行“創造”新的貨幣,並用這些資金去購買資產。

增加銀行儲備:通過購買金融資產,中央銀行增加了商業銀行的儲備。這使得銀行能夠有更多的資金進行貸款,從而推動信貸擴張,刺激投資和消費。

降低長期利率:通過購買大量的長期債券或其他金融資產,中央銀行希望降低這些資產的收益率(即長期利率)。長期利率下降有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個人的借貸成本,激勵企業進行資本投資以及消費者進行大宗商品消費(如住房、汽車等)。

實行量化寬鬆帶來的風險

通貨膨脹風險:量化寬鬆可能帶來過多的貨幣供應,導致通貨膨脹的上升。如果經濟復蘇過快,需求激增,物價可能迅速上漲,引發高通脹。

資產泡沫風險:由於大量資金流入金融市場,可能會推高資產價格,形成泡沫。一旦中央銀行停止量化寬鬆或縮減購債規模,泡沫可能破裂,導致市場動盪。

貨幣貶值:大量貨幣的注入可能導致本國貨幣對外貶值,這可能會引發國際貿易摩擦,或加大進口品的價格,進一步推升通脹。

財政風險:量化寬鬆可能掩蓋財政政策的結構性問題,政府可能因為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持,而推遲進行必要的財政改革,導致長期的財政赤字問題。


美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聯儲啟動了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1、QE2、QE3),購買了數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抵押支持證券。這些措施幫助美國經濟從衰退中復蘇。

日本:日本央行自20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實行量化寬鬆,尤其在2000年和2010年代多次擴大QE計畫,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實行負利率政策,試圖解決日本長期的通貨緊縮和經濟低迷問題。

歐洲:歐元區債務危機後,歐洲央行也實施了量化寬鬆,以幫助歐元區各國應對高債務問題和低通脹壓力。

總結來說,量化寬鬆是中央銀行在利率接近於零的情況下,為了刺激經濟而採取的非常規措施,具有一定的刺激經濟的作用,但也伴隨著通脹、資產泡沫等風險。

Use Coinglass APP
Get a bett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user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