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简称IL)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特别是在流动性提供者(Liquidity Providers, LP)为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中的流动性资金池(Liquidity Pool, LP)提供流动性时,可能会遇到的一种风险。它是由于资金池内两种或多种代币的价格波动而产生的相对损失。通俗地说,无常损失指的是流动性提供者在市场价格波动时,相较于直接持有这些代币,可能受到的潜在损失。
尽管无常损失是暂时的,如果价格回到原来的水平,这种损失可以消失,但在价格显著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损失可能会变得永久化。因此,流动性提供者在为资金池提供流动性时必须理解和接受这种风险。
无常损失的原理
为了理解无常损失,首先需要了解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运作机制。大多数去中心化交易所(如Uniswap和SushiSwap)使用了一种被称为**自动做市商(Automated Market Maker, AMM)**的模型。在这种模型下,流动性提供者将两种代币按一定比例存入资金池中,最常见的形式是50:50比例。例如,流动性提供者可能会将等值的ETH和USDC存入一个资金池中。
资金池中的代币数量和价格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来维持平衡——恒定乘积公式,即:
X*Y=K
其中,X和Y分别代表资金池中两种代币的数量,K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在这种公式下,资金池会根据交易需求自动调整池内代币的比例,以维持恒定的乘积。
然而,当池中的一种代币价格发生变化时,资金池中的代币比例也会随之变化,导致流动性提供者持有的代币数量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就是无常损失的来源。
假设你作为流动性提供者向一个ETH/USDC资金池中提供了价值1000美元的流动性,其中500美元为ETH,500美元为USDC。当你存入时,ETH的价格为500美元/枚,因此你存入了1 ETH和500 USDC。
假设过了一段时间,ETH的价格上涨到1000美元/枚。根据恒定乘积公式,池中ETH和USDC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在这个新的价格水平下,池中的ETH数量减少,USDC数量增加,以维持池内总价值的平衡。假设此时你决定取出自己的流动性,你会发现你不再拥有1 ETH,而是更少的ETH和更多的USDC。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在ETH价格翻倍的情况下,流动性提供者会提取约0.707 ETH和707 USDC。虽然这两者的总价值仍然是1414美元,但如果你没有把这1 ETH放入资金池中,而是直接持有ETH,那么现在你会拥有1 ETH(价值1000美元)和500 USDC,总价值为1500美元。因此,你相对于直接持有这些代币损失了86美元。这就是所谓的无常损失。
无常损失是否会永久化?
虽然被称为“无常损失”,但这种损失并不总是“无常”的。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这种损失可能会变得永久化。无常损失之所以被称为“无常”,是因为价格波动是暂时的。如果价格回到流动性提供者最初存入代币时的价格水平,那么无常损失将会消失,流动性提供者不会再承受损失。然而,如果价格发生了剧烈且不可逆的变化(例如一种代币的价格大幅上涨或下跌),流动性提供者就可能永久性地损失相对价值。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无常损失的“无常性”是有条件的。
无常损失的影响因素
价格波动的幅度:价格波动越大,无常损失越大。尤其是当一种代币相对另一种代币的价格发生显著变化时(例如ETH/USDC对中的ETH价格大幅上涨或下跌),无常损失会变得更加显著。
资金池的组成比例:最常见的资金池是50:50比例,但也有其他比例的池子(例如80:20,或稳定币池)。不同的比例会影响无常损失的规模。通常,比例越接近50:50,无常损失风险越高。
交易手续费:虽然流动性提供者可能会承受无常损失,但他们也会通过资金池内的交易收取手续费。这些手续费可以部分弥补无常损失。因此,交易量大的资金池中的流动性提供者可能会通过手续费收益抵消无常损失。
总结
无常损失是去中心化金融系统中流动性提供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虽然它不会立即显现为资金的减少,但相对于直接持有代币而言,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会令流动性提供者损失潜在收益。无常损失的规模取决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以及资金池的组成比例。不过,流动性提供者可以通过选择低波动性的代币对、筛选高交易量的池子,以及密切关注市场波动来减轻这一风险。尽管无常损失是DeFi生态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但通过合理的策略和风险管理,流动性提供者仍然可以从DeFi中获取可观的收益。流动性提供者在评估风险和回报时,需要综合考虑无常损失、交易手续费和代币价格走势,以做出最佳决策。